七十五载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值此建校七十五周年华诞之际,文化旅游与艺术学院谨以“文脉传承 智绘未来”为主题,于6月27日下午在校图书馆二楼美术馆成功举办2025教学成果展。taptap官方正版下载安装党委副书记、校长张隆海,学院郝民副校长、韩伟副校长,教务处处长冯建雨参加教学成果展开展活动。文化旅游与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郭峻及各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陪同参观。此次教学成果展集中展现文化旅游与艺术学院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浪潮中的育人成果与创新实践。这既是扎根齐鲁文化沃土的深情回望,更是面向未来育新人的使命宣言。

展览现场呈现五大特色展区: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展区作品主题紧密围绕国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展现了本专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服务地方文旅产业发展的明确导向。学生作品巧妙提取非遗元素、地域符号、历史故事,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进行重构与演绎,创作出一系列兼具文化深度与时代美感的文旅品牌形象与文创产品设计方案,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同时展览中大量运用了动态设计、交互体验、AR/VR等数字技术,展现了视觉传达设计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形态与新可能,体现了教学紧跟技术前沿,培养学生跨媒介设计能力的成果。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次展览以“城市魔方--幻方聚物、无界济宁”为主题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了学子在空间塑造、文化表达、生态可持续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成果。其中运用综合材料、光影互动、再生资源等创作的 “幻方叠境” 和 “鲁韵魔盒”等实验性装置艺术作品实现了空间氛围的探索与艺术表达。大量作品关注绿色材料应用、低碳技术集成、雨水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体现了将生态智慧融入人居环境设计的教学导向。部分装置艺术直接运用废弃材料进行再创造,传递环保理念。通过动画漫游、实景拍摄与后期合成,动态演绎设计方案的空间序列、光影变化与使用场景。



书画艺术专业展区师生以“山水画、字、印章等” 为媒介,呈现传统艺术的当代诠释,令人感受到古典美学的现代魅力。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是‘艺术+科技+文化’的交叉学科标杆。本次展览不仅展现学生从‘识玉’到‘创玉’的成长轨迹,展品形式还包括宝石打磨原作、设计手稿、师生以学院IP衍生设计的文创产品及首饰系列。彰显学院服务地方珠宝产业集群、赋能文旅消费升级的使命担当。



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展现了包括:非遗、中医、二十四节气、航空等5部研学手册,是文旅育人的成果。本次展览证明,我们的学生既能设计‘有温度的研学课程’,更能打造‘可落地的知识载体’。未来学院将深化中小学与非遗基地的合作,让优质研学手册走进千万课堂,形成“理论+实践”的立体化教学体系,为研学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板。



本次展览,既是对建校七十五周年的深情献礼,也是我们向未来进发的铿锵序曲。它彰显了学院扎根文化沃土、勇立科技潮头的决心——“在传承中创新,在守正中求变”。我们坚信,唯有将深厚文脉融入智能发展的澎湃动能,方能更好地服务济宁地方经济,塑造文旅新质生产力新形态,引领艺术新风尚,共同绘就一个更加璀璨、智慧、可持续的未来。
